鍍鋅扁鋼50*5
當前位置 - 行業(yè)新聞 >
核心詞:扁鋼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在設計前期就應明確設計的依據及相關規(guī)范要求。
1、鍍鋅扁鋼50*5:我國的防雷設計規(guī)范并不是完全統(tǒng)一的
目前防雷設計規(guī)范并不完全統(tǒng)一,很多還是依據《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推薦性行業(yè)標準設計,而此規(guī)范并沒有針對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所以,《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規(guī)范》)應是基本依據,該依據的防雷設計、施工逐步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防雷標準接軌,更加規(guī)范化、標準化。兩規(guī)范相比較下,防雷分類等級標準不同,《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將建筑物的防雷等級分為三級,而《規(guī)范》則是分為三類,區(qū)別主要在于對易燃易爆場所的等級分類?!睹裼媒ㄖ姎庠O計規(guī)范》劃分的一級、二級、三級相當于《規(guī)范》劃分的二類和三類,而對于一類的防雷建筑物劃分就變得比較模糊。防雷類別劃分的不同,其相應的設計標準也就不同。
2、鍍鋅扁鋼50*5:導致防雷建筑物分類錯誤
因此,鍍銅圓鋼防雷設計及建筑物防雷類別劃分標準不統(tǒng)一,就導致了防雷建筑物分類的錯誤,從而會造成設計上錯誤?!兑?guī)范》中,引下線間距要求一類防雷建筑物不應大于12m,二類不應大于18m,三類不應大于24m;避雷網格一類防雷建筑物不應大于5m×5m或6m×4m,二類不應大于10m×10m或12m×8m,三類不應大于20m×20m或24m×16m。部分設計由于防雷分類錯誤而導致引下線間距設置偏大、數量不夠、布置不均勻,以及避雷網格尺寸偏大等問題。《規(guī)范》要求宜在建筑物陽角和突出的易受雷擊的部位設置引下線,且其間距應與防雷類別相符應。有的建筑物中部設置了引下線而邊角或其它制高點卻未設置。而有些就是基礎部分設置的防雷引下線與天面部分發(fā)生錯位或數量不相等。這些問題對現(xiàn)場施工和防護效果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兑?guī)范》要求,在建筑物高度大于該建筑物防雷類別所對應的滾球半徑時,應采取側擊雷防護措施。一類防雷建筑物高30m;二類高45m;三類高60m以上部分每隔6m應將建筑物最外側圈梁的主鋼筋與用作防雷引下線的柱主鋼筋焊接導通形成均壓環(huán),并將該高度以上的所有金屬窗框架、玻璃幕墻等金屬構件就近與均壓環(huán)連通。有些送審圖紙設計樓層二十幾層仍只設計了基礎和天面部分的防雷,很明顯這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設計,建筑物高樓層部分就很容易遭受側擊。發(fā)生雷電時,一旦直接擊中在建筑物的避雷針上,由避雷針通過引下線將雷電流泄放至大地,引下線自上向下會產生一個變化旋轉快速運動磁場,建筑內的電源線、網絡線等相對切割磁力線而產生感應高電壓,并沿線路、管道等傳輸通道進入室內繼而擊毀設備。所以,在當今信息時代,感應雷的防護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這也是最難防御的一種雷電襲擊形式。
3、鍍鋅扁鋼50*5:這為雷電的二次襲擊提供了一種途徑
很多設計人員對這方面不夠重視,只有直擊雷部分的設計,而沒有將感應雷部分考慮進去,這就給雷電的二次襲擊提供了一個途徑,從而損壞建筑物和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所以設計時應將各種進入建筑物的傳輸線路、金屬管道和各種電纜線等的金屬外皮、鋼管與防雷裝置或電氣設備的接地系統(tǒng)連接。一些重要場所(如各種機房等)的電源系統(tǒng)、信號傳輸線部分均應有規(guī)范、標準的防范措施,送審的圖紙中有七、八成設計都不存在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即使有的設計了,也存在著保護器的泄流能量分配不匹配和前后級安裝距離不規(guī)范等。這些設計上的先天不足,就給內部設備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一旦外部雷擊產生的感應高電壓侵入室內,室內的各種電子信息設備就極易遭到破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鍍鋅扁鋼50*5:許多防雷設施安裝工程都是隱蔽工程
防雷設施安裝工程許多都是隱蔽項目,如果沒有很好的執(zhí)行要求和按照圖紙施工就很難保證工程的質量,也會直接影響到防雷的效果。在基礎工程施工中,地樁主鋼筋與承臺主鋼筋或地梁主鋼筋間應焊接連通,使得接地系統(tǒng)形成一個整體,保證雷電流的泄流效果。焊接引下線時,柱主鋼筋選擇上宜靈活、規(guī)范,一般選擇外角或對角兩根鋼筋,并與梁主鋼筋可靠焊接。地梁均壓環(huán)應跟蹤焊接成閉合回路,不能錯焊和漏焊。首層配電房、電梯房等須設置預留接地端子。為了方便檢測和必要時增設人工接地網,在適當的引下線柱內設置接地電阻測試點并用鍍鋅扁鋼焊接引出預留接地線,以備增設人工接地網,保證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值符合規(guī)范要求。
5、鍍鋅扁鋼50*5:進出建筑物的各種金屬管道應與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相連接
為防止雷電波侵入,進出建筑物的各種金屬管道,金屬裝置應與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連接。引下線焊接時柱主鋼筋應與首層相呼應,不能錯位或漏焊,直至天面。
6、鍍鋅扁鋼50*5:玻璃幕墻及各種電氣設施接地的適當位置焊接接地母線
在適當位置焊接出接地母排,以備供電線路、傳輸線路、玻璃幕墻和各種電氣設施接地。建筑高度高于相應類別滾球半徑時,應設置均壓環(huán),將門、窗、玻璃幕墻、欄桿等各種金屬構件接地。避雷針、帶、網是防雷設施的接閃部分,是與雷電直接接觸的部件,這也是防雷工程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沒有做好這些設施就難以保證建筑物的接閃效果,也就無法起到防御雷電的作用。避雷帶焊接應成閉合回路,短針應選擇在陽角或易受雷擊部位安裝,一般針高度為0.5米;網格尺寸設置也應與防雷類別相對應。
7、鍍鋅扁鋼50*5:屋頂各種大型金屬裝置與避雷帶之間應作等電位連接
天面各種較大金屬裝置應與避雷帶作等電位連接,天面各接閃設施處嚴禁懸掛、捆扎各種線路等,高層建筑物設計的標志桿和突出屋面的裝飾物等應就近與引下線柱內主鋼筋連接,所有焊接長度圓鋼應符合單面焊接大于或等12D,雙面焊接大于或等于6D,扁鋼應符合大于或等于2B的要求,且均應做好防銹處理。一副完整、規(guī)范的天面防雷接閃裝置是建筑物防雷的強有力保障。建筑物防雷設計主要依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強制性國家標準,同時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及國際防雷規(guī)范要求等。
8、鍍鋅扁鋼50*5:還要注意感應雷和雷電波侵入的防護
建筑物防雷設計在考慮傳統(tǒng)的保護措施時,既要考慮直擊雷的防護,還應重視感應雷、雷電波侵入的防護。新建建筑物在設計階段就應在每層適合位置設置電氣預留接地端子,以便于各種設施接地。
9、鍍鋅扁鋼50*5:應按最新標準施工圖紙進行施工
為保證施工質量,施工時應按照最新的標準施工圖紙規(guī)范施工,使整個工程質量得到保證。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應嚴格按國家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全面考慮各方面因素,認真調查本地地理環(huán)境、地質條件、土壤、氣候和雷電活動情況等。針對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質進行相應防雷等級和《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將防雷工程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如果您對“鍍鋅扁鋼50*5”感興趣,歡迎您聯(lián)系我們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在設計前期就應明確設計的依據及相關規(guī)范要求。
1、鍍鋅扁鋼50*5:我國的防雷設計規(guī)范并不是完全統(tǒng)一的
目前防雷設計規(guī)范并不完全統(tǒng)一,很多還是依據《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推薦性行業(yè)標準設計,而此規(guī)范并沒有針對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所以,《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規(guī)范》)應是基本依據,該依據的防雷設計、施工逐步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防雷標準接軌,更加規(guī)范化、標準化。兩規(guī)范相比較下,防雷分類等級標準不同,《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將建筑物的防雷等級分為三級,而《規(guī)范》則是分為三類,區(qū)別主要在于對易燃易爆場所的等級分類?!睹裼媒ㄖ姎庠O計規(guī)范》劃分的一級、二級、三級相當于《規(guī)范》劃分的二類和三類,而對于一類的防雷建筑物劃分就變得比較模糊。防雷類別劃分的不同,其相應的設計標準也就不同。
2、鍍鋅扁鋼50*5:導致防雷建筑物分類錯誤
因此,鍍銅圓鋼防雷設計及建筑物防雷類別劃分標準不統(tǒng)一,就導致了防雷建筑物分類的錯誤,從而會造成設計上錯誤?!兑?guī)范》中,引下線間距要求一類防雷建筑物不應大于12m,二類不應大于18m,三類不應大于24m;避雷網格一類防雷建筑物不應大于5m×5m或6m×4m,二類不應大于10m×10m或12m×8m,三類不應大于20m×20m或24m×16m。部分設計由于防雷分類錯誤而導致引下線間距設置偏大、數量不夠、布置不均勻,以及避雷網格尺寸偏大等問題。《規(guī)范》要求宜在建筑物陽角和突出的易受雷擊的部位設置引下線,且其間距應與防雷類別相符應。有的建筑物中部設置了引下線而邊角或其它制高點卻未設置。而有些就是基礎部分設置的防雷引下線與天面部分發(fā)生錯位或數量不相等。這些問題對現(xiàn)場施工和防護效果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兑?guī)范》要求,在建筑物高度大于該建筑物防雷類別所對應的滾球半徑時,應采取側擊雷防護措施。一類防雷建筑物高30m;二類高45m;三類高60m以上部分每隔6m應將建筑物最外側圈梁的主鋼筋與用作防雷引下線的柱主鋼筋焊接導通形成均壓環(huán),并將該高度以上的所有金屬窗框架、玻璃幕墻等金屬構件就近與均壓環(huán)連通。有些送審圖紙設計樓層二十幾層仍只設計了基礎和天面部分的防雷,很明顯這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設計,建筑物高樓層部分就很容易遭受側擊。發(fā)生雷電時,一旦直接擊中在建筑物的避雷針上,由避雷針通過引下線將雷電流泄放至大地,引下線自上向下會產生一個變化旋轉快速運動磁場,建筑內的電源線、網絡線等相對切割磁力線而產生感應高電壓,并沿線路、管道等傳輸通道進入室內繼而擊毀設備。所以,在當今信息時代,感應雷的防護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這也是最難防御的一種雷電襲擊形式。
3、鍍鋅扁鋼50*5:這為雷電的二次襲擊提供了一種途徑
很多設計人員對這方面不夠重視,只有直擊雷部分的設計,而沒有將感應雷部分考慮進去,這就給雷電的二次襲擊提供了一個途徑,從而損壞建筑物和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所以設計時應將各種進入建筑物的傳輸線路、金屬管道和各種電纜線等的金屬外皮、鋼管與防雷裝置或電氣設備的接地系統(tǒng)連接。一些重要場所(如各種機房等)的電源系統(tǒng)、信號傳輸線部分均應有規(guī)范、標準的防范措施,送審的圖紙中有七、八成設計都不存在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即使有的設計了,也存在著保護器的泄流能量分配不匹配和前后級安裝距離不規(guī)范等。這些設計上的先天不足,就給內部設備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一旦外部雷擊產生的感應高電壓侵入室內,室內的各種電子信息設備就極易遭到破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鍍鋅扁鋼50*5:許多防雷設施安裝工程都是隱蔽工程
防雷設施安裝工程許多都是隱蔽項目,如果沒有很好的執(zhí)行要求和按照圖紙施工就很難保證工程的質量,也會直接影響到防雷的效果。在基礎工程施工中,地樁主鋼筋與承臺主鋼筋或地梁主鋼筋間應焊接連通,使得接地系統(tǒng)形成一個整體,保證雷電流的泄流效果。焊接引下線時,柱主鋼筋選擇上宜靈活、規(guī)范,一般選擇外角或對角兩根鋼筋,并與梁主鋼筋可靠焊接。地梁均壓環(huán)應跟蹤焊接成閉合回路,不能錯焊和漏焊。首層配電房、電梯房等須設置預留接地端子。為了方便檢測和必要時增設人工接地網,在適當的引下線柱內設置接地電阻測試點并用鍍鋅扁鋼焊接引出預留接地線,以備增設人工接地網,保證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值符合規(guī)范要求。
5、鍍鋅扁鋼50*5:進出建筑物的各種金屬管道應與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相連接
為防止雷電波侵入,進出建筑物的各種金屬管道,金屬裝置應與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裝置連接。引下線焊接時柱主鋼筋應與首層相呼應,不能錯位或漏焊,直至天面。
6、鍍鋅扁鋼50*5:玻璃幕墻及各種電氣設施接地的適當位置焊接接地母線
在適當位置焊接出接地母排,以備供電線路、傳輸線路、玻璃幕墻和各種電氣設施接地。建筑高度高于相應類別滾球半徑時,應設置均壓環(huán),將門、窗、玻璃幕墻、欄桿等各種金屬構件接地。避雷針、帶、網是防雷設施的接閃部分,是與雷電直接接觸的部件,這也是防雷工程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沒有做好這些設施就難以保證建筑物的接閃效果,也就無法起到防御雷電的作用。避雷帶焊接應成閉合回路,短針應選擇在陽角或易受雷擊部位安裝,一般針高度為0.5米;網格尺寸設置也應與防雷類別相對應。
7、鍍鋅扁鋼50*5:屋頂各種大型金屬裝置與避雷帶之間應作等電位連接
天面各種較大金屬裝置應與避雷帶作等電位連接,天面各接閃設施處嚴禁懸掛、捆扎各種線路等,高層建筑物設計的標志桿和突出屋面的裝飾物等應就近與引下線柱內主鋼筋連接,所有焊接長度圓鋼應符合單面焊接大于或等12D,雙面焊接大于或等于6D,扁鋼應符合大于或等于2B的要求,且均應做好防銹處理。一副完整、規(guī)范的天面防雷接閃裝置是建筑物防雷的強有力保障。建筑物防雷設計主要依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強制性國家標準,同時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及國際防雷規(guī)范要求等。
8、鍍鋅扁鋼50*5:還要注意感應雷和雷電波侵入的防護
建筑物防雷設計在考慮傳統(tǒng)的保護措施時,既要考慮直擊雷的防護,還應重視感應雷、雷電波侵入的防護。新建建筑物在設計階段就應在每層適合位置設置電氣預留接地端子,以便于各種設施接地。
9、鍍鋅扁鋼50*5:應按最新標準施工圖紙進行施工
為保證施工質量,施工時應按照最新的標準施工圖紙規(guī)范施工,使整個工程質量得到保證。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應嚴格按國家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全面考慮各方面因素,認真調查本地地理環(huán)境、地質條件、土壤、氣候和雷電活動情況等。針對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質進行相應防雷等級和《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將防雷工程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如果您對“鍍鋅扁鋼50*5”感興趣,歡迎您聯(lián)系我們